当前位置: 首页 >> 精选案例 >> 第五章 审察病机 >> 素问·调经论 >> “阴虚则内热”案一

素问·调经论

“阴虚则内热”案一
来源:内经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作者:内经网络课程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7-12-01 13:17:10
核心提示:.

       《内经》对“阴虚则内热”病机的阐述,对李东垣有所启迪,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虚发热”的著名论点,并用小建中汤治疗这一气虚发热证,又创补中益气汤以甘温除热。甘温除热作为中医治疗发热的重要方法之一,也被后世医家广泛应用。如刘渡舟曾治一74岁女性患者,“午后发热,体温38℃左右,饮食衰减,腹内有灼热之感,并向背部及大腿放散。手心热甚于手背,气短神疲。然口不渴,腹不胀,二便尚调。舌质红绛,苔薄白,脉大无力”。刘老辨为气虚发热,其病机为脾虚清阳下陷,升降失调,李东垣所谓“阴火上乘土位”所致,用“甘温除大热”之法,疏补中益气汤加生甘草。服五剂,食欲增加,体力有增,午后没有发热,腹中灼热大减。续服五剂,午后发热及腹中灼热等症均愈(《刘渡舟验案精选》)

首页
课程概况
课程简介
师资力量
教学资料
教学大纲
电子教案
课程设计
教学进度
精编课程
电子教材
教学方法
教学成果
精编课件
视频资料
授课视频
相关视频
精选案例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二章 五脏之象
第三章 血气精神
第四章 经脉之道
第五章 审察病机
第六章 病之形能
第七章 四诊参伍
第八章 治之大法
课后习题
模拟试题
交流园地
名词术语
名词术语库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 点击量